“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书行”。4月21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四川省图书馆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共同启动“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崔志伟;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张涛;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允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业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四川省图书馆、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博物院、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两弹城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资阳市图书馆、眉山市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等相关单位及新闻媒体记者近200人参加启动仪式。仪式由四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龙主持。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张涛将英文原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24年—1935年)共9期9册移交省图书馆予以保护、利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允康代为接收。洛克游记第一次把稻城亚丁推向世界,为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传承历史并再次走向世界的契机。四川省图书馆将以处理古籍善本的标准,加快资料的整理、编译和重印工作。
全民阅读,共沐书香
四川省图书馆现场发布《四川省图书馆暨全省公共图书馆2022年阅读报告》,展示了全省公共图书馆行业在阅读服务、阅读群体、阅读趋势、服务效能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报告显示,2022年四川省图书馆纸质文献总藏量591万册,新增11.7万册;电子期刊5万种,电子图书239万册、音视频资源55万小时,累计免费开放数字资源数据库186个。全年接待读者97.5万人次,纸质文献外借59.4万册次,数字资源平台访问量75万人次。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8个官方新媒体,推送信息1850余条,浏览量2028万次。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88场,线上参与读者48万人次,线下参与读者15万人次。
2022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共209家,纸质文献总藏量达6016万册,新增1023万册;电子图书7404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5万TB,数字资源库共计2240个。全年接待读者2682万人次,注册借阅读者总数达618万人;文献外借2084万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超6400万人次。
树立典型,涵养风气
四川省图书馆以2022年外借数据为基础,评选出十名年度优秀读者,并给予鼓励,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书香社会建设。
延伸服务,传递温暖
按照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组织实施的“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要求,四川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支队联合成都玄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了“触摸未来”助力盲童阅读推广绘本制作活动,制作出30套共360册盲童绘本。省图书馆将部分盲童绘本赠予眉山市图书馆、资阳市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等三家市州馆代表,进一步填补我省盲童绘本馆藏资源空缺,让更多盲童享受阅读之乐。
入编公藏,传承文化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向四川省图书馆捐赠价值5.29万元图书,此次捐赠图书几乎涵盖了李可染先生的所有经典作品以及相关研究文献,还包含了李小可、郭宝寨、刘国松、杨善深等大家的经典书画作品。省图书馆向基金会颁发收藏证书,并将做好赠书分编入藏,以飨广大读者。
协同育人,双向赋能
今年夏天,我们将迎来一次重要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文化盛会——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充分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体育学院与四川省图书馆现场签署《馆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围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和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共同推进文化教育融合创新与发展。
统筹发展,保障服务
四川省图书馆现场宣布《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捐赠全覆盖三年工作方案》,在努力争取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捐赠文献的前提下,计划在2023—2025年按照“重点突出,分步推进”原则,对我省除成都市外的186个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捐赠全覆盖,重点加强对三州地区文献资源建设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全省公共图书馆总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资源,携手共赢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两弹城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九家联盟发起单位代表共同启动四川省文旅场馆研学联盟成立。该联盟旨在汇聚全省文旅优势研学资源,打造全省文旅研学平台体系,引领全省公共文化场所成为研学服务主阵地,助推我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3年,四川省图书馆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与全省公共图书馆同步发力,以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为目标,用实际行动助跑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力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