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完胜蒋介石实录》
作 者:王相坤
索书号:2020/A752/5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毛泽东与蒋介石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他们二人的合作和斗争,既是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也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毛泽东为什么能完胜蒋介石?与蒋介石相比,是哪些优势成就了他呢?本书作者在引用了大量史料和个人、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景记录了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其目的是:向读者全面、系统地讲述国共两党及其领袖毛泽东与蒋介石围绕新中国的建立展开殊死较量的博弈过程,向读者展示1949年在全球大视野下国共两党、两军大决战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以此说明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本书浓墨重书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博弈,同时,对其他领袖、军队将领在此期间的贡献也不回避。
作者王相坤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干部,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研究方向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读懂刘少奇》、《革命家的品格》、《危机处理中的中共领袖们》、《蒋介石与毛泽东合作岁月》、《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
2.《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作 者:李 新
索书号:2020/K825.81/1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回忆录,作者是老革命家李新。他以一个史学工作者的严谨文风,记录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青年时期,他与四川家乡(四川荣昌县,今属重庆)的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在抗日风起云涌之际,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而投笔从戎,成为四川学生运动的领袖,之后又走向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到中年,他又作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不谋权力,回归书斋。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教育界,协助吴玉章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党史研究室担任领导职务,主持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编撰工作,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到《中华民国史》,渐渐转型成为历史学者,个人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等专著。
本回忆录既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是他浸淫史学多年后对自己一生所经历时代的思考,其中也包括他所经历过的困惑。流逝的岁月虽然带走了许多前人往事,但也在后人的心底沉积出不可抹去的分量。
3.《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
作 者:曾 志
索书号:2020/K827/59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她,是陶铸同志的夫人,是贺子珍的“闺蜜”,曾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共事;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闽东苏区从事革命工作。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经历过第一位、第二位丈夫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生离死别;经历过战争年代中数不清的死里逃生;还经历过文革时期暴风骤雨的袭击……她,就是曾志,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女革命家!
在这本自传中,曾志同志回忆了自己70多年的革命生涯,展现了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慨,表达了她对党的无比忠诚,无论在任何困境中,都坚守对党的信仰,不忘初心。本书由曾志本人执笔、讲述和审定,文笔朴实细腻,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4.《奋斗者:中国核武器研制者的老照片记忆》
编 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共事务管理部
索书号:2020/I251/15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本书汇集了由中国工程物理院老同志们提供的大量照片和回忆文字,讲述了老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氢弹原理性试验爆炸成功。中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相继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突破,这是史无前例的,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人们常说,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做大事业。在中国核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哪怕是每一次最小的进步、每一次令人鼓舞的成功,都凝聚着成千上万人付出的心血,它的辉煌与荣耀属于坚守在这条战线上所有的奋斗者,他们上至国家领导人和开国元勋,下至普通的百姓……
打开尘封的记忆,温暖如初;摘拾点滴的片断,情怀依旧。这些照片和故事表现了一代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祖国选择了这些忠于她的好儿女,历史也终将铭记这些为了祖国的强大而无私奉献的人们。读罢这些故事,让我们对老一代核武器研制者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地方文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