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
作者:冯唐
ISBN: 978-7-5339-4866-5
索书号:2017/I247.57/317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
【书说】
青春已残,处男不再,妄念来自三个主要问题:
一、干点啥?
二、和谁睡?
三、在哪儿待?
那时候,我给的答案是:宁世从商,睡最不爱挑我毛病的女人,先去美国再回北京。
现在如果让我重答,答案可能不完全一样。想起苏轼的几句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吃过了”和“没吃呢”心境很难一样,所以现在重答没有意义。近四十的一天,酒高了,问初恋,为什么当初咱俩不能在一起呢?
她像以前一样,微笑不语。我再问,她说,别问了。我三问,想于四十之前不惑。她反问,你觉得所有事情都能说清楚吗?
我愣了愣,又喝了一口酒,在那一刹那深深感到,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工具,语言和逻辑有时候是多么无力。
【书评】
我期待着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能在大理的阳光里坐下来,让他胸口的肿胀喷涌而出,全世界都安安静静地等着他落完一个字。我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太长时间,想象这一天想象了太多次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宁可他这一辈子只是在大理望丽江而返,而我愿意固守丽江想象他那张黑瘦的脸上眼眸中的一抹刀光。
——和菜头
《认真地年轻 优雅地老去 杨绛传》
作者:王臣
ISBN: 978-7-5596-0108-7
索书号:2017/k825.6/4
只有读过杨绛,你才会明白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种可能。
她出身书香门第,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和父亲的一段对白流传甚广:“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一星期都白活了”。她早早显露文学天赋,孙伯南先生在其《斋居书怀》一诗上专门批注:仙童好静。
杨绛才情卓然,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其作品《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风靡海内外。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本。夏衍先生曾说:“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
传言追求她的人数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之多。直到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前她与钱锺书相遇,开启了羡煞了无数人的旷世情缘。她出名比钱锺书早,却甘当他的“灶下婢”,并游刃有余地处理妯娌、同事、朋友各项人际关系。钱锺书盛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民国女子各个不同,唯独她“不想攀高也不怕下跌”,以“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态度走过百年,虽困顿有时,却收获了事业、爱情、家庭皆圆满的人生。功成名就后,她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甘做“万人如海一身藏”的隐士,淡定安然,做想做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
【书说】
世事平淡,从无传奇。变成传奇的,都是寻常人生里那颗如灯温暖的心。
爱与欣赏从来都是两件事。然而,最好的爱情理应是爱你的时候欣赏你,一如杨绛和钱锺书。
海誓山盟,总不大可信,在他们身上,一生一世就是无数个日常。
世间最美的风景,是你遇见你爱的人,而那人也正爱你。世间最深的通透,是你历苦历难、历劫历毁,依然淡静如昨、初心不改。世间最好的人生,是你不索取、不攀附、不低眉,却能活得贞静、优雅、安然。杨绛如是。所有岁月之忌刻,在她面前,也不过只是浮光掠影,淡至若无。
人生没有一条路始终坦荡如砥。走得问心无愧。走得不留遗憾。足矣。
无良心之人,绝不可能有真正的修养。困境,令人清醒。走过困境,才能看得更轻,也更清。
从屈辱中得到力量,从黑暗中寻到光明,这才是真正无懈可击的人。
从寒素士子到一代大师,从安稳岁月到动乱时年,从北平到上海,从万人敬仰到千夫所指,杨绛对他(钱锺书)不离不弃。真正的相敬如宾,大概恰似这般。真正的相濡以沫,大概就是如此。
她活成一个史诗一般的女子,毕生所求却只是“平常”二字。做个平常的人,过平常的一生。
一百年的光阴凝聚在杨绛的身上,反射出的尽是温和与从容、优雅与淡定。走过万水千山,走过荆棘沼泽,走过无尽的哀恸与苦闷,她回身再看,满面慈悲。
【书评】
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能称得起“先生”的男性究竟不多,女性更是寥寥,但杨绛称得起。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