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者,聪明睿知(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战国策·赵策》】
才辞旧岁又迎春,万物滋萌始换新。2月20日下午,巴蜀讲坛就迎来了年度重磅讲座之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炎平教授带来的“先秦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当天细雨濛濛,春寒料峭,却挡不住读者们对王老的仰慕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开讲前,省图向王炎平教授颁发了证书,聘请他为省图的专家志愿者。邀请王老师加入川图志愿者团队,共同以热枕之心,为全民阅读,为终身学习助力。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绪论:关于先秦历史与文化的几个问题》。王老首先破题:为什么要讲先秦历史与文化?他说,历史与文化关系密切,创造历史的时候,人类也在创造文化,历史过去后留下的主要也是文化财富,所以讲历史要特别重视文化。而先秦时期的文化非同小可,中华历史文化的先进和悠久,就是先秦时期确定的。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中华文化,必须从先秦入手。
随后进入正题,王老主要梳理了有关先秦历史与文化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孔子与先秦历史与文化。孔子作为学者和导师的一生,主要是整理了六艺之学。而他对先秦历史和先秦文化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1、编订《尚书》:建构唐虞夏商周历史框架。
2、修《春秋》:中华史学史上第一部先秦史著作。
3、整理编订《诗》《书》《乐》《礼》,作《易传》,荟萃先秦历史及文化资料。
第二个问题是司马迁与先秦历史及文化。司马迁是研究先秦历史成就最大者,他继承孔子修《春秋》的事业,写成从黄帝到秦统一以前完整系统的先秦史,《史记》先秦部分,建立起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观念。
第三个问题是班固与先秦历史及文化。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中涉及先秦的有两篇最重要,一篇是《汉书·古今人表》,建构三皇五帝夏商周历史框架。第一个人物是伏羲,第二个是神农,第三个才是黄帝,把历史推到《史记》之前,把中华文明推到伏羲时代。另一篇《汉书·艺文志》全面整理并评述先秦文化。
第四个问题是二十世纪新史学与先秦历史及文化。他说,二十世纪新史学最大的贡献是考古学,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华后,发生震撼性影响的一件事,就是殷墟考古发现了许多商朝文物,证明了《史记·商本纪》关于商汤的记载是真实的。发现的元谋人化石、北京人化石等,更是把中华历史上溯到距今一百多万年,意义重大。
最后,王老师谈到复兴中华与先秦历史及文化的紧迫性。复兴中华文化,第一步就是要把先秦文化之根立起来。我们的文化开始于先秦,有三大变革时期,舜禹之变、商周之变、周秦之变。这个时期涌现的文化巨人至今仍占据中华文化的制高点,如孔子、屈原等,所以复兴中华文化要从先秦开始,中华文化轴心时代的这个灯塔,照耀了过去几千年,还将照耀我们的未来。
(读者活动部)
撰稿:戈萍(多媒体文字志愿者)
摄影:张焱(多媒体摄影志愿者)
主办单位:
四川省图书馆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